白胸鹦哥

白胸鹦鹉(学名:Myiopsitta luchsi)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劲有力,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雌鸟比雄鸟小10-20%。 上体鲜绿色,前额和胸部浅灰色,腹部淡绿黄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食物包括各种草,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种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浆果,偶尔食昆虫。分布于玻利维亚中部。

图片[1]-白胸鹦哥-鹦鹉网

形态特征

白胸鹦鹉体长29厘米,翼展48厘米,体重135克。雌鸟比雄鸟小10-20%。 成鸟上体绿色,前额和额头完全浅灰色,脸颊灰白色,胸部是均匀的灰色,整个上腹部淡黄绿色,有白色条纹。下体橄榄黄色;翅膀(飞羽)淡蓝色;尾巴长逐渐变细,上尾绿色,下尾覆羽基部是沉闷的灰蓝色。鸟喙桔红色,虹膜深褐色,腿爪粉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

图片[2]-白胸鹦哥-鹦鹉网

生活习性

常在树间与地上觅食,经常和其它鸟类混群,会与鸽子等其它种类的鸟一起觅食。群居性。食物包括各种草,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种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浆果,偶尔食昆虫。因为取食栽培的果实,种子和蔬菜 ,和尚鹦鹉是一种严重的作物害鸟 。一般在树木和地面上觅食。在冬季会进入人类居住的花园觅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玻利维亚中部。

繁殖方式

该物种习惯在悬崖的崖壁筑巢,将巢密集的挖在彼此附近,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产4-6枚卵,孵化后23至24天,幼鸟大约6到7周后离巢。寿命25岁。常至农田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失;笼养的和尚鹦鹉生命力非常强韧,喜爱洗澡,有时非常吵杂,可成群饲养,由于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巢箱边缘最好加上坚硬的金属以防啃咬破坏。

图片[3]-白胸鹦哥-鹦鹉网

亚种分化

白胸鹦鹉曾经是和尚鹦鹉的亚种之一,原学名Myiopsitta monachus luchsi。由于明显的形态差异和在悬崖上筑巢的习惯,已经分为一个独立物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