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喉锥尾鹦哥

褐喉锥尾鹦鹉(学名:Aratinga pertinax)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部两侧、脸颊均为橘黄色;头顶带有点蓝色,喉咙和胸部上方为浅橄榄棕色,胸部下方为黄绿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黄色。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各种不同树木的种子、仙人掌的花朵以及果实、也会定期到农耕区和果园觅食,寻找谷类、玉米等作物;尤其偏好芒果。分布于圣汤马士岛、维京群岛以及圣科克斯岛。

图片[1]-褐喉锥尾鹦哥-鹦鹉网

外形特征

褐喉锥尾鹦鹉褐喉锥尾鹦鹉共有14个亚种。体长25厘米,体重76-102克。这种鹦鹉的体羽总体为绿色,前额、头部两侧、脸颊均为桔黄色;头顶带有点蓝色,喉咙和胸部上方为浅橄榄棕色,胸部下方为黄绿色,到了下腹部渐渐变为桔色;翅膀内侧覆羽为黄绿色,主要飞行羽的尖端带有蓝色;翅膀外围的次要羽毛为蓝色,尾羽以及翅膀内侧为橄榄黄。没有表现出两性分化,雄鸟略大于雌鸟。其颜色变化很大。

该物种的14个亚种可以通过脸和喉咙上方的黄色和棕色的不同及混合区域在大小来区分。大多数亚种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较大的黄色羽毛环,眼圈狭窄,虹膜黄色。鸟喙为黑色圆锥体,腿为灰色。

幼鸟往往缺乏成鸟身上生动的深黄色,前额是深绿色蓝色,脸颊棕色,上喙带有点肉色,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也为绿色,而腹部则呈绿色,并带有橙色或黄色。

栖息环境

褐喉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干燥地区、半干燥的灌木丛林、以及长满仙人掌类植物的平原地区;尤其偏好合欢属植物,偶尔也会到热带地区约450米的开阔林地以及红树林区,有时候也会到高达1000米的地区活动。也会到亚热带地区活动;会规律的到某些地区行动,例如接近人居住的地区、公园、农耕区以及花园等地,有时候在农耕区觅食会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

生活习性

褐喉锥尾鹦鹉褐喉锥尾鹦鹉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非迁徙物种。通常是以4-20只的小群体活动,较少成对或是单独行动,有时候在觅食的树林间会聚集比较多的族群,通常都和当地的黄冠亚马逊鹦鹉一起集结混群行动,有时候会高达100只左右。白天活跃,可以成群结队飞行和进食。快速飞行的鸟群保持紧密的形态,在飞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稳定的鸣叫。非常吵闹,声音很大,通常看见它们的时候都是在飞行或是在路旁的树上,很容易被发现因为相当吵杂。夜间栖息地是一个社交场所,棕喉鹦鹉会利用这段时间来评估其群中的其他个体。将这些栖息地可以作为有关觅食或栖息地点的信息来源。

会有地区性迁徙的习性,从12月到来年5月会前往比较潮湿的地区;如果在田中觅食谷类或是玉米等庄稼的时候,会有一到两只的哨兵鸟守候在附近的树上警戒,如果任何危险发生,哨兵鸟就会大叫通知所有的群体,然后所有的鸟就会一起大叫飞走,夜晚会聚集在栖息的树木上过夜。

鸣叫呼唤是定期不断的伴随着尖利的尖叫声。在进食和休息时,还会有柔顺的脆脆声音。

通常聚集在嘈杂的大型栖息地,据推测这些栖息地是有关觅食地点或其他栖息地的信息来源。通常,它们从一棵枯树或落叶树的最高无叶分支上的高位强声呼叫。飞行时,该物种会迅速重复发出“crik-crik…crack-crack”声,栖息时会发出两个音节的欢呼声,第二个音符保持更长的时间,然后仓促结束。在飞行中可能会形成紧密的阵型。呼叫也用于伴侣选择和捕食者警告。像所有鸟类一样,褐喉锥尾鹦鹉会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和化学刺激感知环境。

图片[2]-褐喉锥尾鹦哥-鹦鹉网

褐喉锥尾鹦鹉进食通常在白天进行,成对或成群地进行。食物为各种不同树木的种子、仙人掌的花朵以及果实,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决明子和相思树的种子,杧果属植物的果实以及各种花。也会定期到农耕区和果园觅食,寻找谷类、玉米等作物,尤其是哥伦比亚的玉米,还经常袭击荷属安的列斯的水果种植园。尤其偏好芒果,所以,在它们吃完水果以后羽毛时常都粘满果汁的粘液。偶有也捕食昆虫。

分布范围

褐喉锥尾鹦鹉分布图现存:阿鲁巴岛、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苏里南、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现存和介绍: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库拉索、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圣马丁(荷兰语区)。

现存和引进(繁殖地):巴巴多斯和多米尼加。

现存和介绍(留鸟):美国维尔京群岛。

存在和来源不确定(季节不确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现存和引进(非繁殖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可能绝种和引进:波多黎各。

褐喉锥尾鹦鹉遍布南美北部,但主要位于亚马逊河以北。已知物种居住在阿鲁巴、巴巴多斯、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最东端、多米尼加、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墨西哥、荷属安的列斯、波多黎各、苏里南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也分布在巴拿马中部和南部的加勒比海诸岛。在太平洋各岛屿上该物种很普遍,但在巴拿马的加勒比山坡上却很少。该物种生活在哥伦比亚北部和东北部的加勒比低地,从里约热内卢以东到瓜伊拉半岛。在安第斯山脉东部和奥里诺科低地的低海拔地区也发现了它。在委内瑞拉和北部海岸的玛格丽塔岛、托尔图加岛(委内瑞拉)、库拉索岛、阿鲁巴岛和博内尔岛(荷属安的列斯群岛)都可以看到褐喉锥尾鹦鹉。该物种遍及整个圭亚那和巴西北部,从罗赖马到阿玛帕,分布在里约塔帕霍斯河上游,帕拉和里约内格罗。

褐喉锥尾鹦鹉还被引入到圣托马斯、萨巴岛、维尔京群岛及圣克鲁瓦。

繁殖方式

褐喉锥尾鹦鹉是一夫一妻制。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雨季之后,在2-9月之间,在波多黎各东部生活的族群,繁殖期从5月中旬到6月下旬。如果条件有利,该物种一年可以繁殖几次。选择树洞做鸟巢,也使用人造巢箱或白蚁丘。通常鸟巢底部裸落,没有植被衬里,偶尔衬以树皮碎屑。每窝产2-7枚,主要由雌鸟孵化,孵化时间约36-37天。幼鸟孵化后50天羽毛丰满,它们仍会保持与父母生活一段时间,暂留在小家族群体。幼鸟的羽毛未丰时,雄鸟还是养活它们,而雌鸟则准备下一窝的生育。

图片[3]-褐喉锥尾鹦哥-鹦鹉网

亚种分化

褐喉锥尾鹦鹉(14亚种)
中文名称拉丁学名
1.褐喉锥尾鹦鹉铜绿色亚种Aratinga pertinax aeruginosa
2.褐喉锥尾鹦鹉阿鲁巴亚种Aratinga pertinax arubensis
3.褐喉锥尾鹦鹉巴西亚种Aratinga pertinax chrysogenys
4.褐喉锥尾鹦鹉金肩亚种Aratinga pertinax chrysophrys
5.褐喉锥尾鹦鹉森瓦利亚种Aratinga pertinax griseipecta
6.褐喉锥尾鹦鹉莱曼亚种Aratinga pertinax lehmanni
7.褐喉锥尾鹦鹉玛格丽塔岛亚种Aratinga pertinax margaritensis
8.褐喉锥尾鹦鹉巴拿马亚种Aratinga pertinax ocularis.
9.褐喉锥尾鹦鹉塔帕若斯河亚种Aratinga pertinax paraensis
10.褐喉锥尾鹦鹉指名亚种Aratinga pertinax pertinax
11.褐喉锥尾鹦鹉苏里南亚种Aratinga pertinax surinama
12.褐喉锥尾鹦鹉托尔图加岛亚种Aratinga pertinax tortugensis
13.褐喉锥尾鹦鹉委内瑞拉亚种Aratinga pertinax venezuelae
14.褐喉锥尾鹦鹉黄头亚种Aratinga pertinax xanthogenia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该物种被描述为“普通”物种。趋势论证:由于持续的生境退化正在创造合适的生境新区域,专家认为该物种的数量正在增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