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学名:Conuropsis carolinensis):是鸟纲、鹦鹉科的鸟类。平均体重280克,体长32-34厘米,翼展53-58厘米。雌雄羽毛同色,雄鸟体型略大。它们大部分的羽毛是绿色的,下体为较浅的绿色。在外部主要的羽毛上有黄色的边缘。肩膀黄色。该物种最明显的特征是额头和脸颊橙色。橙色的羽毛延伸到眼睛和脸颊上方。眼睛周围的皮肤白色,鸟喙浅肉色。头上的羽毛完全为鲜黄色。栖息地首选 生长繁茂、树木茂密的沼泽地和河流,杂草丛生的地区,更喜欢无花果林和柏树沼泽。这些鹦鹉也成群结队地在农田里吃庄稼,它们在挖空的树上筑巢。以喙为第三肢,在树上行走、跳跃和爬升。飞行迅速而优美。主要吃苍耳属植物的种子,还吃了许多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以及花蕾和昆虫。曾经分布于美国东部,已经灭绝。

图片[1]-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鹦鹉网

形态特征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平均体重280克,体长32-34厘米,翼展53-58厘米。成鸟雌雄羽毛同色,但是雄鸟体型比雌鸟稍大。它们大部分的羽毛是绿色的,下体为较浅的绿色。主要的羽毛大多绿色,但是在外部主要的羽毛上有黄色的边缘。肩膀黄色,继续沿着双翼向外边缘延伸。大腿上部绿色,下部黄色。腿和脚浅棕色。该物种最明显的特征是额头和脸颊橙色。橙色的羽毛延伸到眼睛和脸颊上方。眼睛周围的皮肤白色,鸟喙浅肉色。头上的羽毛完全为鲜黄色。年幼的卡罗来纳州长尾小鹦鹉的颜色与成鸟略有不同。脸部和整个身体呈绿色,下部较浅。它们的脸颊、翅膀和大腿缺少黄色或橙色的羽毛。孵化出的雏鸟被灰老鼠皮色的绒毛覆盖住,直到大约39-40天出现绿色的翅膀和尾巴。雏鸟在1岁左右有完整的成年羽毛。

栖息环境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的首选栖息地是沼泽和河流接壤的杂草丛生的土地。 这些长尾小鹦鹉还生活在农田上并吃庄稼。它们成群地在空心树中筑巢。更喜欢无花果林地和柏树沼泽。

生活习性

行为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成群繁殖,可以取信从100到1000只左右的大群。它们在一个巢中筑巢多达30只鸟。是一夫一妻制。该物种是高度社会性的鸟类,这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众多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射杀一只鸟时,族群会徘徊在失去的族群成员的上方,这也使它们变得脆弱。当地农民会猎杀整个种群以保存他们的庄稼。疑似卡罗来纳长尾鹦鹉会迁移,就像在寒冷的冬天在北部各州看到的那样。它们被观察到舔食盐水、泥土和沙子。卡罗来纳长尾鹦鹉以喙为第三肢,在树上行走、跳跃和爬升。它们的飞行姿势迅速而优美,拍击翅膀时非常响亮,这些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几乎从未保持沉默。平时会进行相互装扮和抓挠,以保持社会凝聚力。喜欢干净,常用水梳理羽毛,以清除身体上的“蚂蚁”。在白天主要是休息,栖息或日光浴,在清晨和日落时进食。

声音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飞行的距离可以离筑巢点最远达48千米。它们在飞行时大声鸣叫。 数千米外都能听到鸟群的声音。在栖息时通常保持沉默,偶尔低鸣。 喂食过程中观察到低而一致的颤动声。 当发现掠食者时,该物种会发出刺耳的警告声。鸟群会被受伤的同伴的鸟叫声吸引住。卡罗来纳长尾鹦鹉之间也可能通过视觉线索和相互夸耀相互交流。

食性

主要吃苍耳属植物的种子,还吃许多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以及花蕾和昆虫。它们被记录破坏了许多水果作物。会将未成熟的果实从树上剥下来,吃掉种子。鸟群可能在几分钟之内毁坏一棵特定树的果实。进食时用喙抓住食物,将食物放在爪中,并在用喙吃东西时将其抓住。

图片[2]-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鹦鹉网

天敌

人类捕食卡罗来纳长尾鹦鹉,将它们当作食物射杀和食用,也充作奖品,交易并驯化为宠物。鸡鹰等猛禽会捕食该物种的成鸟或幼鸟,巢中的卵和雏鸟也可能会成为捕食者的猎物,例如浣熊、臭鼬、松鼠和蛇.

分布范围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已经灭绝。它们曾经生活在美国,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至北卡罗来纳州,以及北至纽约的沿海地区,也曾经生活在墨西哥湾州,远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以西,北至阿肯色州、密苏里州、密西西比州和俄亥俄州河及其支流。在南达科他州、爱荷华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亚州也记录了有卡罗来纳州长尾小鹦鹉的踪迹。最西部发生在科罗拉多州东部。

繁殖方式

卡罗来纳州长尾小鹦鹉是一夫一妻制,一生中只有一个伴侣。 但是,没有对交配系统进行任何研究,它们许多只鹦鹉学会共享巢穴。 每年繁殖一次,春季繁殖,通常在3-4月之间。每窝产生2-5枚卵,平均孵化时间23天。在孵化期间雌鸟负责孵卵,雌雄双方都照顾小鹦鹉。成鸟在喂养后代时粗心大意,一般初为父母的年轻鹦鹉在抚养时往往不成功。幼鸟成熟期18-19天。性或生殖成熟的平均年龄1岁。人工圈养的寿命长达30年。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灭绝(EX)。

种群现状

卡罗来纳长尾鹦鹉是美国东部的特有物种,指名亚种生活的区域从佛罗里达州到弗吉尼亚州,以及通过密西西比——密苏里流域的鲁多维希亚努斯。该鸟类在19世纪初仍然很常见,但在1832年,奥杜邦注意到它们的减少,这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从东部向内陆迁移。最后一批标本是查普曼于1904年在佛罗里达州奥基乔比湖附近采集的,尽管有关其存活的传言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被捕获的卡罗来纳长尾鹦鹉于1918年死于辛辛那堤动物和植物园。

图片[3]-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鹦鹉网

濒危原因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迫害(用于粮食、作物保护、航空养殖和女帽贸易)和森林砍伐(特别是在低地),其成群的性质以及与引进的蜜蜂竞争。

物种灭绝

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中的卡罗来纳长尾鹦鹉标本2021年发布的研究表明,卡罗来纳长尾鹦鹉实际上经历了前后两次灭绝,分别是其西部亚种在1914年左右消失,东部亚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消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