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锥尾鹦鹉

彩绘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picta):是鸟纲、鹦鹉科的攀禽,共有3个亚种,依照不同亚种身长分别为20-22厘米,体重54-7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方弯曲的部分有一条细窄的暗棕红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脸颊下方带有蓝色;前额、头顶为蓝色;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鸟喙暗灰色,虹膜棕色。

主要栖息于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和连接开阔乡村的地区;通常在600米左右的高度活动;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会吃水塘表面的水藻。分布于委内瑞拉、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等地。

图片[1]-彩绘锥尾鹦鹉-鹦鹉网

形态特征

彩绘锥尾鹦鹉依不同亚种体长20-22厘米,体重54-7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方弯曲的部分有一条细窄的暗棕红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脸颊下方带有蓝色;前额、头顶为蓝色;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耳羽为棕白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深棕色,往下渐渐变为绿色,胸部的每片羽毛均带有白色到暗黄色不等的滚边,背景上呈扇贝形的金色,前胸的羽毛看起来为荷叶状;颈部弯曲的地方有蓝色分布;在下胸部和侧面则变为绿色,下腹部、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覆羽为红棕色。

翅膀弯曲的地方为红色;翅膀的主要覆羽以及外侧的飞行羽为蓝色;尾巴为红色,基色为亮蓝色。眼睛外围有一圈暗灰色,裸皮白色,鸟喙暗灰色,虹膜棕色。

近种区别

相似的物种:委内瑞拉长尾小鹦鹉在胸部上有鳞片状的条形,而不是浓密的扇贝形,并且具有较浅的灰色和橄榄色底色。圣塔伦长尾小鹦鹉在耳廓上不是白色羽毛,而具有棕褐色耳羽,并且前额蓝色的区域更强。 灰胸锥尾鹦鹉的冠缺少蓝色。

栖息环境

彩绘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和连接开阔乡村的地区;通常在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度活动;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的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为1200米,其中的潘琴科亚种活动范围更可以海拔高达2000米的山区。

图片[2]-彩绘锥尾鹦鹉-鹦鹉网

生活习性

彩绘锥尾鹦鹉在繁殖季通常会组成5-12只的小群体,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数量于觅食的树林间以及泥土河岸;会和当地另外一种小型的鹦鹉金翅斑鹦哥以及同一属中的珍珠锥尾鹦鹉一起集结行动;偏好在浓密、高大的树林间活动,个性很好动,并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枝干上休息,时常更换休息的枝头;平时非常明显易见,因为它们相当吵杂;但当其静止不动的时候,在林间则相当难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对鸟会紧密的一起行动,追逐嬉戏;喜欢玩水的彩绘锥尾鹦鹉会定期前往水源处洗澡嬉戏,也会固定前往雨林区蕴含丰富矿物质的泥土河岸进食泥土补充矿物质,在泥土河岸觅食的时候会相当谨慎小心,其他的时候则并不会那样警戒;如果受到惊吓会整群飞起并且伴随刺耳不满的大叫声;在飞行的时候相当吵杂,会发出刺耳的鸣叫。

彩绘锥尾鹦鹉主要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会吃水塘表面的水藻。

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繁殖方式

繁殖期从12月到次年2月,繁殖季节组成大约5-12的小群,聚集在茂密的森林和高大的树木上,以树洞的空腔为巢。每窝平均产4-5枚卵。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学 名命名者与年代
1彩绘锥尾鹦鹉小型亚种Pyrrhura picta microteraDeville, 1851
2彩绘锥尾鹦鹉潘琴科亚种Pyrrhura picta pantchenkoiPhelps Jr, 1977
3彩绘锥尾鹦鹉指名亚种Pyrrhura picta pictaStatius Muller, 1776
图片[3]-彩绘锥尾鹦鹉-鹦鹉网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由于2016年对该物种进行的分类学重新定位,原有的多个亚种划分为独立物种,该物种下仅剩3个亚种,故尚未量化全球数量规模。

趋势论证:根据亚马逊森林砍伐模式加剧,怀疑该物种在其三代(18年)内的分布范围内失去了6.5-7.3%的合适栖息地。考虑到该物种对狩猎和/或诱捕的敏感性,因此怀疑其在三代内下降了<25%。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