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翅鹦哥, Brotogeris versicolurus

淡黄翅鹦哥(学名:Brotogeris versicolur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色淡绿色,有淡黄色翅斑。晚成雏。主要栖息地在有水源附近的森林,草原,季节性淹没的森林,也可见于郊区,公园和花园 。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有时可聚50只以上的小群。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苏里南。

图片[1]-淡黄翅鹦哥, Brotogeris versicolurus - 鹦鹉网-鹦鹉网

外形特征

淡黄翅鹦哥体型小巧,体长约19厘米,体重在55-65克之间,属于体型较小的鹦鹉种类。其羽毛主要为绿色,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特征。尤其是在翅膀部位,具有淡黄色和蓝色的羽毛,因此得名“淡黄翅”。淡黄翅鹦哥的头部至颈部呈现出鲜明的亮绿色,而背部和尾部则为略深的绿色。其翅膀上方的羽毛带有显眼的黄色和蓝色渐变,使其在飞行时显得格外耀眼。

这种鹦鹉的脸部具有独特的白色眼圈,给人一种明亮、机灵的印象。喙部呈灰白色,形状较为短而钝,这种结构适合用来咀嚼坚硬的果实和种子。此外,淡黄翅鹦哥的脚爪为灰色,爪尖锋利,帮助它们在树上稳稳地抓住树枝,适应其在森林中栖息的生活方式。

图片[2]-淡黄翅鹦哥, Brotogeris versicolurus - 鹦鹉网-鹦鹉网

习性与生活方式

淡黄翅鹦哥是一种群居性鸟类,常常成群活动,尤其在觅食和休息时,通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体。它们在清晨和傍晚是最活跃的觅食时间,白天的中间时段则多选择在枝头休息,避免热带雨林的高温和阳光直射。

作为杂食性鸟类,淡黄翅鹦哥的食物种类较为广泛,主要以果实、种子、花蜜、花朵和嫩叶为食。在果实丰收的季节,它们会大批地聚集在果树上采食,而种子是它们特别喜欢的食物之一。由于它们爱吃种子,这些鹦鹉在吃饱后会将未消化的种子排出体外,进而有助于植物的种子传播,起到生态系统中“播种者”的角色。

在社交行为方面,淡黄翅鹦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互动,常常在树上跳跃、互相梳理羽毛、发出嘶嘶声和鸣叫声。它们的叫声短促而清脆,尤其在成群飞行时,叫声此起彼伏,形成一种群体交流的信号。此外,它们还会通过彼此的身体语言,如翅膀和尾巴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图片[3]-淡黄翅鹦哥, Brotogeris versicolurus - 鹦鹉网-鹦鹉网

栖息地与分布范围

淡黄翅鹦哥主要栖息于亚马逊盆地的低地雨林和次生林中,尤其是那些富含果树和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它们在森林边缘和河流沿岸的树木繁茂地带也很常见,这些地带的植物多样性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筑巢场所。此外,由于这种鹦鹉对栖息地的选择并不十分严格,因此它们有时也能适应一些受干扰的地区,包括农田和乡村地区的果园,但它们主要偏好原始森林区域。

繁殖方式

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孵化期26天,50天后幼鸟羽毛长齐。

图片[4]-淡黄翅鹦哥, Brotogeris versicolurus - 鹦鹉网-鹦鹉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12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 分享